我国最早出现货币约在夏商之际,海贝成了先祖们制作货币的首选,经过简单的打磨,诞生了中国最早的钱币——贝币,商周时期贝类的货币职能并不单一,有时也被制作成装饰品,象征着财富。时至今日,凡是和“财富”有关的字多带有“贝”字偏旁,如:财、贷、贡、费、赐等。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,人们开始用骨、陶、石、玉等制作仿贝,以满足人们对于货币的需求,直至以青铜为材质的金属仿贝出现,由此,我国货币的发展进入到了金属铸币阶段。东周时期,王室衰落,周天子无力控制诸侯,货币形式多样化,出现了刀币、布币、桥梁币、鱼币、圜钱、蚁鼻钱等。战国时期出现了一化、明化、半两等方孔圆钱。
公元前221年,秦始皇统一中国,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,货币便是其中重要的一项,以“半两”为名的方孔圆钱得到普及,史称“秦半两”。公元前202年,汉朝建立,初期仍以半两为钱,但秦汉半两不论从艺术风格还是收藏价值都有着较大差异,首先,在艺术风格上,秦半两钱体厚重,以小篆为主,钱文凸起,相传出自丞相李斯之手,汉半两钱体相对轻薄,钱文扁平,以至后来形成标准的八铢、六铢、四铢半两。其次,在收藏价值上,秦半两的铸造量远低于汉半两,收藏价值不言而喻。汉武帝元狩五年(公元前118年)开始铸行五铢钱,历经西汉、东汉、魏晋南北朝至隋,五铢钱的行用前后长达700多年。
公元618年,唐朝建立,铸行“开元通宝”钱,公元758年,又铸行了“乾元重宝”钱,至此开起了以通宝、重宝命名货币的新篇章。公元960年,宋朝建立,达到了铸钱用钱的高峰期,书法艺术也在钱币上得到了充分体现,如北宋各个年号的御书钱及徽宗的瘦金体,使中国书法在钱币上表现的淋漓尽致。
元明两朝主要流通纸钞,铜钱数量锐减,质量下滑,但仍有精品,而滥发纸币最终导致通货膨胀,这一教训被清王朝统治者所吸取,重新以方孔圆钱作为重要流通货币。公元1912年,中华民国建立,结束了中国数千年的封建帝制,但方孔圆钱并没有因此而消失,福建、云南、天津仍然小规模铸造。机制币作为近代的主要流通货币在收藏领域不容小觑,清中后期,外国人不断用成色较低的银币套取中国白银,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。为抵制外国银币,清政府于1890年在广东发行了“光绪元宝”银元,又于1900年发行了“光绪元宝”铜元,到清晚期,主要流通货币基本被机器制造的铜元银元所代替。基本停止了方孔圆钱的铸造。
中国是东方文化的主要缔造者,周边国家深受中华文化影响,纷纷铸行方孔圆钱。安南(越南)古钱铸行量相当庞大,甚至仿铸过中国古钱,其中以景统通宝、大和通宝、景兴通宝、明命通宝、保大通宝、启定通宝最为常见。日本也曾仿铸中国古钱,自铸币以天宝通宝、宽永通宝、文久通宝最为常见。朝鲜由于产铜量少,古钱数量不多,较常见的有朝鲜通宝、常平通宝。这些国家的书法经过千百年的演变各自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。别有一番风韵!
丝路货币也越来越受到收藏者的重视,丝路货币是指汉朝开辟的一条东起长安,并连接亚洲、欧洲甚至非洲的陆路交通线上所有古代国家的货币。如古希腊罗马、巴克特里亚、安息、萨珊、贵霜等,从这些国家的货币中我们既能欣赏到古典的西方艺术,同时又能感受到东西方文化的融合,即希腊化。我们会看到一个被东方化的天神宙斯,一组模糊不清的希腊字母,让我们领略到历史中的魅力。丝路货币在我国新疆多有出土,孰能想到早在两千多年前,希腊语系及希腊文化就与我国新疆地区有过接触!时间回到近代,新疆地区的铸币风格与中原地区依然有差异,红钱,马蹄钱,以至后来的新疆铜元别具特色!
近年来,古钱币收藏极为火爆,领域内不断涌入新的藏家,以至市场价格连年攀升,新兴的电子商务平台交易模式更是令其锦上添花。此外,通过收藏古钱使我们不仅领略到历史的魅力,更使我们拥有了经历这些历史的见证者——古钱!